6月5日上午,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学术编辑中心主任兼学术编辑五部刘红霞主任作了题为“中国特色听力学教育发展与思考”主题发言。
刘主任回顾了中国听力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并与国外进行对比,思考了当前我国听力学教育存在问题,并殷切希望与各位听力学专家一道努力通过供给侧改革,不断为听力学教育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助力中国听力学人才高质量规范化培养,推动学科发展,更好为人民听力健康服务!

刘红霞,现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学术编辑中心主任兼学术编辑五部主任,编审。1997年调入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直从事口腔、眼科、耳鼻喉科学术专著、教材编辑工作至今24年。培养和带领了一只担负着国家级五官科学学术出版、教材出版和数字出版重任的编辑团队,策划、编辑并出版了代表国家学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口腔、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系列学术著作、系列精品教材。
本次大会上,刘主任根据当前中国听力学教育发展的情况,并与国外进行对比,思考了当前我国听力学教育存在问题。
我国听力学教育发展史
正规教育起始(1996年),由国家教委和澳大利亚援外局批准的“中澳听力学教育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由此开始了我国正规的听力学教育培训。
首次作为招生方向(1999年),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首先在生物医学专业下设立听力学专业方向,学制四年。
率先申报听力学本科专业(2001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率先申报了听力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理学士学位。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2012年),教育部正式设立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代码为101008T),标志着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高等教育步入了正规化发展轨道。
首套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教材启动编写(2016年),2016年8月5日,在韩德民院士的带领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主办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及编写会议于北京成功召开。
全国防聋大会首发教材(2019年),全套教材陆续出版。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开设情况
本科招生院校9所
最早的前四所大学依次为首都医科大学(2000)、浙江中医药大学(2002)、华东师范大学(2003)、北京语言大(2004)
年招生量328~364人
国内外听力学对比
教育情况
我国所设专业名称为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在欧美国家和澳大利亚,听力学(Audiology)和言语-语言病理学(Speech-Language Pathology,SLP)为两个独立设置专业。

就业情况
国内就业以医疗机构为主,而发达国家以非医疗机构为主。

现代反映需求
教材是以整体的科学知识系统的形式而存在的,是一个发展着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其相对于专著具有其独特性——系统性、科学性、教学性、规范性、实践性、发展性、民族性和国际性。
迫切需要一套系统的规划教材:完整涵盖学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相关学科知识。术语系统规范,知识层层递进;
主干教材设置考虑行业发展方向:适当平衡听力课程和言语康复学课程比例;
参考就业趋势和其他医工结合专业教材,增加与市场接轨教材内容;
适当拆分教材:考虑师资和编写问题,适当拆分教材,便于教学。
我国听力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历教育办学规模小、时间短,优质的师资短缺,尚无统一的培养标准;
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与职称评定;
缺少起主导能力的听力学协会;
缺乏统一的听力师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仍不健全。
最后,刘老师提到我国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前辈们经历二十余载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道路,对促进人民群众听力和言语康复健康至关重要,但我国听力学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人民卫生出版社将与各位听力学专家一道努力通过供给侧改革,不断为听力学教育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助力中国听力学人才高质量规范化培养,推动学科发展,更好为人民听力健康服务!